首 页
协会简介
行业交流
办事指南
机构设置
政策法规
电子邮件
会员之声
  当前位置:武汉建设安全协会 >> 会员之声 >> 浏览文章
 
“铁脚板”的故事
发布日期:2014年10月13日 点击量:

 

  从四川渡口,到云南昆明;整整十天,行程千里;不是坐汽车、火车,而是徒步跋涉。这听起来有点像《水浒传》中神行太保的传奇,却是发生在中建三局二公司的真实故事。

  每当忆起这段可歌可泣、令人震撼的往事,中建三局二公司老职工们无不心潮起伏、思绪万千……

  开拓不惧远

  1966年初,神州大地百废待兴,国防建设成为重中之重。时处四川渡口的中建三局二公司接到命令,转战贵州平坝,完成16万平方米的建厂任务。

  从四川渡口到贵州平坝,横贯三省,路程千余里。上级要求:“任务艰巨,工期紧迫,立即转移,迅速开展工作。”而当时,公司仅有的几辆汽车全部运送物资到平坝,一时不能返回。

  等待只会耽误时间、影响建设,怎么办?

  时间就是生命!公司第六施工队100多名职工坐不住了,他们纷纷向党支部递交决心书、保证书,坚决要求步行到平坝,早日完成建设任务。

  面对职工们的热切期盼,第六施工队党支部书记冯怀洲心里忐忑不安,队长胡叔文也一筹莫展。

  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冯怀洲想到有局党委、公司党委的领导和沿途群众的支持,有全队职工的决心,他和队领导决定带领队伍走到平坝,并将大家的决心书交给了公司党委。

  2月15日,公司党委批准了他们的请求。

  “书记,我不回家探亲了,我也要步行去平坝。”正准备回家探亲的混凝土工蒋显正闻讯赶来。

  “好不容易有一次假,你还是先回家吧。”冯怀洲劝道。

  蒋显正再三恳求,并递上保证书:“只要同意我加入步行大军,即使明年不让我探亲也行。”

  “书记,机会难得,就让他去吧。”有职工为蒋显正求情。

  多好的职工啊!冯怀洲眼角有些湿润,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  2月19日清晨,第六施工队队员们接过局党委授予的大旗,在公司党委副书记楚福和的深情动员后,91人(其中党员16人、团员27人)踏上了从渡口到平坝的漫漫征程。

  攻坚不畏难

  起初,队员们情绪激动,高唱革命歌曲,可当日过头顶,加之天气干燥,走了几十里路后,有的职工嘴唇枯裂,有的职工双脚打起血泡,有的职工甚至鼻血流个不止……而且大家除了步行,还要开山辟路,加之到达宿营地不能及时喝上水、吃上饭,因此多数人疲惫不堪。

  开弓没有回头箭!面对重重困难,没有一个人叫苦,没有一个人喊累,更没有一个人退缩。

  尤其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尖刀班的8位同志,常常跑步前行,为队伍联系吃住,辟路扛包。

  尖刀班班长、共产党员谢君舜,一次因过度疲劳,高烧40度,头昏眼花,行走困难。大家见此情景,纷纷上前搀扶,并劝其休息。可他摇摇头,坚持行军,并告诉大家不要受其干扰,尽快到达目的地。

  一路上,队员们团结互助,不计得失,体力强的同志帮助体力弱的背包,身体好的同志照顾生病的队员……他们行走在山野间,披荆斩棘,晓行夜宿,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。

  奉献不争名利

  为彰显国企良好形象,行走途中,冯怀洲向大家提出了“三走三不走”原则:即太阳大、风大顶着走,吃不上饭、喝不上水饿着走,脚上打起血泡坚持走;借老乡东西未还清不走,人不齐不走,地未扫干净、水缸不满不走。

  因此,每到宿营地,大家便不顾疲劳,放下背包就开始扫地、担水、煮饭、切菜或写表扬稿、感谢信,实时宣传党的方针、政策。而且早上出发前,驻地要保持干净、整齐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,让沿途群众赞叹不已。

  其中有两件事,让大家至今记忆犹新。

  一天,雷应华买来两张红纸写感谢信,因售货员没发票,暂未收钱。第二天走得匆忙,他竟忘了此事,直到走了几十里路后才突然想起。

  怎么办?返回去必然影响行军速度。

  有人说“几角钱没什么了不起”,有人说“这是纪律问题,不能当儿戏”……

  最后冯怀洲说:“这不是小事,我们可以把钱邮寄回去。”

  在宿营云南元谋县时,当地旅馆只有一家有床位,可人家偏不让住。大家好说歹说,结果只同意他们在院子里打地铺。

  尽管如此,大家丝毫没有计较,放下行李就扫街道、冲厕所……他们的行动感动了服务员,服务员为所有人安排了床位,还主动帮助队员们补衣服、洗衣服。

  临走时,冯怀洲坚决要付钱,服务员却坚持不收,他只好偷偷地把钱和感谢信一起压在茶壶底下。

  旅馆的一位老奶奶感动地说:“你们真是没穿军装的解放军呀!”

  团结勇争先

  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行程中,冯怀洲和队长等5人组成临时党支部,把施工队改为1个连、3个排、9个班,并指定骨干担任班、排长,设立尖刀班打前站解决吃住问题。同时开展党小组包排,党员包班,先党内后党外的一帮一、一对多的谈心活动,帮助大家解决思想障碍。

  从云南白露到武定,不是山高路陡,就是羊肠小道、荆棘丛生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下悬崖。可冯怀洲和队长涉溪流、过险滩,总是冲锋在前,小伙子们赞不绝口地说:“人老骨头硬,赛过当年老黄忠!”

  一日,一位队员出发时忘记拿走挂包,走了10余里才猛然想起。因包里有钱和新衣服,他焦急万分,可怎么也挪不开半步。

  冯怀洲得知情况后,让这名队员直接回宿营地,自己不辞辛劳往返30余里,最终找回了挂包,让人感动不已。

  经过10天的长途跋涉,行程近千里,大家提前4天到达昆明。

  云南省委得知消息后,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接见了冯怀洲一行,称赞他们是名副其实的“铁脚板队”。

  后来在云南省委的关怀下,大家乘车于1966年3月7日到达贵州平坝,迅速投身于火热的“三线”建设中……

  事后,公司党委将“铁脚板队”的事迹总结为“铁脚板精神”。从此,“铁脚板队”的事迹在公司广为传颂,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二公司人继往开来、勇往直前的“传家宝”。

  文/中建三局二公司 邓秀琼


 

武汉建设安全协会  版权所有
鄂ICP备18007802号  技术支持:武汉建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